2014年9月11日

信仰診療室 初診---「過去」阻斷了「美好」

聽詩歌是很棒的事?
要看你是誰!
很多人都很喜歡聽詩歌,慕道朋友更是常被詩歌吸引。
但是;居然有人會對聽詩歌反感到極點,一聽詩歌就抓狂?
這個人就是「基督徒家庭長大的人」。
???


許多來自「屬靈」家庭的基督徒一聽到詩歌就頭皮發麻,原因很多:
每天早上都是放詩歌叫起床,所以一聽到詩歌就很煩。
只要爸媽吵架,就會放詩歌靈修,所以聽到詩歌就憤怒。
我們家整天都在播詩歌,煩都煩死了。

以上的描述大概要讓許多基督徒抗議,因為同樣的狀況,也可以是:
每天早上都是放詩歌叫起床,所以一聽到詩歌就喜楽。
只要爸媽吵架,就會放詩歌靈修,所以聽到詩歌就平安。
我們家整天都在播詩歌,超有安全感。

是的,這就是「過去」!
我們可以對一模一樣的情境產生截然不同的反應,這就是「過去」。
許多牧師或是長老的小孩死都不肯再去教會,那就是「悲慘的過去」。(身為牧者的孩子,加上自己是牧者,真的很反對牧者站在供桌上,被信徒「高舉」,因為這對牧者的家庭傷害很大,一天到晚聽同一個人講道理,雖然說的都對,能不反感?牧者很想「下凡」,眾卿平身,但是制度很難,搞到後來,牧師跟自己小孩非常錯綜複雜啊。)

以上只是個例子,說明連教會長大的小孩都有可能因為「過去」而阻礙了本來的美好,「過去」不是只發生在未信者當中。
每個人的過去都有可能阻礙原本可能的美好。
上帝是公平的,因為每個人都有「過去」,這些過去是好是壞很難絕對化,端看每個人如何面對,「過去」就是上帝給每個人的功課。
有的人寫功課又快又好,有的人又慢又差,所以;不能用某種「公式」處理過去,更不能勉強他人照我們認同的速度與方式。

唯一不變的就是 :「我們都得面對過去」。
信仰之美就是「改變『過去』對自己的意義」。
讓過去的阻力與壓力成為動力。
讓過去的傷口與疤痕成為印記。
讓過去的煎熬與眼淚成為笑容。

過去不能只是過去,而是要處理留下的痕跡。
處理得好,生命就邁向美好。
處理不好,生命就走向毀滅。

一直活在過去,會讓一個人參加聚會,讀經禱告,聖靈充滿都只是瞬間,回到生活還是無助,這種一再反覆的疲憊感完全足以毀掉原本美好的信仰。

信耶穌第一件事就是「好好處理過去」,這未必是在桌上貼一句「忘記背後,努力面前」就可以一筆勾銷的,而是透過生活中的小事去修正(基督徒的靈修說穿了就是『每天自我修正』,透過聖靈光照改正自己)
現在的情緒跟選擇都來自過去,我們是不完美的人來自不完美的家,走過不完美的旅程,若能全身而退已是萬幸,若能死裡復活,也算另類完美了!

信仰不如預期,或許是忽略「處理過去」所致,找到新眼光看待過去才能真正忘記背後,把過去打包放在冷凍庫,絕對不是好主意。
把過去交在神手中,未來自然有盼望。

p.s今天初診完,明天複診,接下來還有信仰眼疾,外科,婦產科,心臟科,並且有門診刀然後還會進開刀房,檢視信仰健康與否…幸虧不必打麻藥就是了…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